败国丧家的意思、 败国丧家的成语解释、出处
成语名称:败国丧家
成语拼音:bài guó sàng jiā
繁体写法:敗國喪家
成语注音:ㄅㄞˋ ㄍㄨㄛˊ ㄙㄤˋ ㄐㄧㄚ
意思解释:使国家灭亡,家庭毁灭。形容危害极大的祸患。
字义分解:败(失败)国(国家)丧(丧失)家(家庭)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教胡亥道曰:‘严法治之,而刻削毋仁。’……陈胜等起,至戏而兵罢。复立二世后,而不能居位天下治。于是赵高乃谀日:‘关东盗毋须忧矣!上古之王为政,固以力服人。’”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在古代诗词和历史文献中均有相关描述,如“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以及“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使用场景:常用来形容由于个人或团体的错误行为而导致整个社会和国家陷入混乱和灾难的局面。
成语寓意:告诫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为个人的过失给集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提醒领导者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广招贤士,门下食客三千。其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人,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懒散,但实际上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有一次,孟尝君派他去薛地收债,他却擅自将所有的债务都免除了。当冯谖回到齐国时,孟尝君非常生气,质问他为何这样做。冯谖回答说:“我替您买回了薛地的民心。现在薛地的人民对您感恩戴德,这比金钱更有价值。”后来,孟尝君果然凭借着薛地对他的支持,多次渡过了政治危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近义成语:倾家荡产、破家毁业
反义成语:兴国安邦、保家卫国
成语辨析:与“败国殃民”相比,“败国丧家”更侧重于强调对家庭和个人层面的破坏,而前者则更多地指向对社会和国家的损害。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记住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国王因为自己的愚蠢决策导致国家灭亡,最终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形象化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成语接龙:家破人亡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