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之明的意思、 炳烛之明的成语解释、出处
成语名称:炳烛之明(bǐng zhú zhī míng)
成语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繁体写法:炳燭之明
成语注音:ㄅ|ㄥˋ ㄓㄨˊ ㄓㄧ ㄇㄧㄥˊ
意思解释:比喻及时反省和改正错误。也作“秉烛夜游”或“秉烛谈诗”。
字义分解:炳 - 明亮;烛 - 蜡烛;之 - 的;明 - 光明。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结构
成语语法:主谓宾结构
成语用法:在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均有相关描述。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有相关诗句。
使用场景:适用于个人自我反思和改进的场景,或者是在鼓励他人进行自我提升时。
成语寓意: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学习和进步,不要等到黑暗降临才想起点亮蜡烛。
成语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晚上住宿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天色已晚,他决定点起蜡烛继续读书。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在白天读这些书呢?孔子回答说:“即使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地方,也会有像我一样忠诚守信的君子存在,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喜欢学习罢了。”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秉烛夜游”,意指即使在夜晚也要坚持学习的精神。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