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唇枯舌的意思、 布唇枯舌的成语解释、出处
成语名称:布唇枯舌
成语拼音:bù chún kū shé
繁体写法:佈唇枯舌
成语注音:ㄅㄨˋ ㄔㄨㄣˊ ㄍㄨ ㄕㄜˊ
意思解释:形容说话太多,嘴唇干裂,舌头也变得干燥。比喻言谈频繁或辩论激烈。
字义分解:
- "布":布置、展开,在这里引申为“用尽”。
- "唇":嘴唇。
- "枯":干涸、干燥。
- "舌":舌头。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然则先生之言有似于牛毛,而公孙之功有似于虎皮;以虎皮之下覆牛毛之上,非直不称,亦乃易污。虽然,毛羽未成,不能高飞;文理未明,固当俯伏。故须毛羽既成,然后高骞;文理既明,乃能昂首。今攻齐之事,如先生者虽众,而成功之人如臣者寡,然而明王圣主不以功轻人,以其智予人。今臣之谒人也,使人有大功,可以时倍力多取庸金。夫空手而事转丸,其不中几矣;物因手扤之,手必知之。是故共举大器,其不脱几矣;物因力扺之,力必知之。古之所谓功名无藉者,身立功名而他人不知其所以立之者也。今臣之立功名,自知耳目之所及也,决非特愚人之所知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用法:用于形容人们说话过多导致口渴的情况,或者在辩论中言辞激烈的场面。
使用场景:适用于描述会议讨论热烈、演讲持续时间较长、辩论赛紧张刺激等场合。
成语寓意:提醒人们在表达意见时要适度,避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语言交流的关注和对口语表达艺术的重视。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三》,讲述的是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故事。苏秦为了说服各国君主采纳他的建议,进行了大量的游说工作,以至于他常常因为说话太多而导致嘴唇干裂,舌头也变得非常干燥。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布唇枯舌”,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说服别人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人。
近义成语:辩才无碍、巧舌如簧、侃侃而谈
反义成语:沉默寡言、守口如瓶、缄默不言
成语辨析:与“布唇枯舌”相近的成语有“辩才无碍”,两者都形容人的口才好,但前者侧重于辩论能力,后者更强调说话流畅自如,没有障碍。此外,“布唇枯舌”有时也带有夸张意味,而“辩才无碍”则是客观评价。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不停地讲话,直到嘴唇干裂、舌头干燥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成语接龙:舌战群儒(下一个成语的首字必须与上一个成语的末字相同)
英语翻译:withered lips and parched tongue
俄语翻译:усталые губы и сухой язык
德语翻译:verzückte Lippen und trockener Gaumen
法语翻译:lèvres sèches et langue desséchée
日语翻译:くちびるが乾いて舌が燥かない
阿拉伯语翻译:
西班牙语翻译:labios resecos y lengua seca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