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筹不纳的意思、 半筹不纳的成语解释、出处
成语名称:半筹不纳
成语拼音:bàn chóu bù nà
繁体写法:半籌不納
成语注音:ㄅㄢˋ ㄔㄡˊ ㄅㄨˋ ㄣㄚˋ
意思解释:比喻一点儿也不能容纳。形容人骄傲自满,对别人的意见和才能一点也不接受。
字义分解:
- "半":一半,二分之一。
- "筹":古代计数用的竹签或小棍,后来也用来指代计划或打算。
- "纳":接纳,接受。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王敦以亲强臣弱,欲阻兵专权,闻鉴名德,惧为己患,乃更引之,荐为尚书令。既至石头,敦大会百官而问曰:‘诸君何以待贼?’鉴曰:‘明公当为国讨贼耳,不宜先问群下。’敦默然无言,知其不可屈,因辞疾,归第不朝。寻薨于家,时年七十一。”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结构
成语语法: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在描述某人不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或者过于自负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例如:他这个人一向是半筹不纳,所以很难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使用场景:适用于个人性格评价、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等场合。
成语寓意:告诫人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郗鉴的名士,他在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声望。当时,掌握大权的王敦想要拉拢郗鉴,但郗鉴并不愿意与王敦同流合污。在一次宴会上,王敦故意试探郗鉴,询问他对叛乱势力的看法。郗鉴直言不讳地表示,王敦应该为国家利益出发去平定叛乱,而不是首先考虑个人的权力欲望。王敦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尴尬,知道无法迫使郗鉴就范,于是只好找了个借口让郗鉴离开。不久后,郗鉴在家中去世。他的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被后人所称颂。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