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牧之地的意思、 不牧之地的成语解释、出处
成语名称:不毛之地
成语拼音:bù máo zhī dì
繁体写法:不毛之地
成语注音:ㄅㄨˋ ㄇㄠˊ ㄓㄧ ㄉㄧˋ
意思解释:原指长不出草木的地方。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或区域。
字义分解:
- "不" - 副词,表示否定。
- "毛" - 名词,本意是动物身上的皮毛,在这里引申为植物的毛发(即根须),用来比喻生长草木的能力。
- "之" - 助词,用于连接两个词语,无实义。
- "地" - 名词,土地。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桓无暖席之邑,孟氏有吞舟之鱼。”何休注:“桓无暖席之邑者,言其功多,所受赏薄,如人卧于席上未得暖而复起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结构
成语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在描述某个地方非常荒凉和贫穷时使用。例如:这片沙漠是不毛之地,几乎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使用场景:适用于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或者文化匮乏的区域。
成语寓意:提醒人们珍惜资源丰富、适宜居住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近义成语:穷乡僻壤、荒无人烟
反义成语:富庶之地、物产丰饶
成语辨析:与“寸草不生”的区别在于,“不毛之地”强调的是整个地区都缺乏生机,而“寸草不生”则侧重于连一根草都没有,形容某地的干旱程度更高。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成语接龙:地老天荒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