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中表达的哲理是: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不同。诗中提到,由于山离人近,月离人远,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山比月大;但如果人的视野足够宽广,就能认识到山虽高,月却更广阔。这反映了认识的角度和视野对认识事物真相的重要性。
接下来分析选项: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说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这与王守仁的诗所表达的哲理非常接近,都是说人的认识受到局限,需要超越局限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B."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表达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与王守仁诗中的哲理相比,不够贴切。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主要讲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与认识论的角度略有不同。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出自唐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王守仁诗中的认识论哲理不是特别吻合。
A选项最接近王守仁诗中的哲理,因此正确答案为A。
热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