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常说“心理学家可以猜透人心”,这实际指的是心理学可以()人的行为。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C】
2、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的研究目的。
A.基础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答案:【A】
3、【填空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和()。
答案:【心理现象 、行为】
4、催眠的目的是让人说出内心的秘密。()
答案:【X】
1、“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这是()的观点。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D】
2、同样一张图片,有人觉得美,有人感觉一般,有人觉得恐怖,这是心理()的表现。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答案:【A】
3、心理是人脑对()的主观反映。
A.内在需要
B.客观现实
C.内心感受
D.虚幻世界
答案:【B】
4、联结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部位是()。
A.神经纤维
B.大脑皮层
C.脑桥
D.胼胝体
答案:【D】
5、【填空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答案:【大脑】
6、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客观现实。
答案:【X】
1、要了解教室照明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答案:【A】
2、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的基本心理现象,如视觉、记忆等,常用()。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D】
3、当出现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想探索其内涵结构时,用()方法比较合适。
A.量化研究
B.实验研究
C.质化研究
D.文献研究
答案:【D】
4、要避免“观察者偏见”,有效的方法是()和()。
A.标准化
B.简明化
C.操作化
D.客观化
答案:【AC】
5、实验法可以主动引发被试行为,所以比观察法更先进。
答案:【X】
6、“期望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试的主观意图造成偏差,后者是被试的主观意图造成偏差。
答案:【√】
1、霍桑实验中的“照明实验”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非实验设计
答案:【B】
2、霍桑实验中的“福利实验”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非实验设计
答案:【A】
3、更加贴近现实,但精确性、信度效度有所减弱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非实验设计
答案:【C】
4、被试间设计可能会因为练习效应而产生结果偏差。
答案:【X】
1、中科院通过“鹦鹉实验”发现的现象是()。
A.外形好看的鹦鹉最有优势
B.雌性鹦鹉在选择配偶时并没有明显的偏好
C.学习改变“桃花运”
D.外貌在求偶活动中不重要
答案:【C】
2、【简答题】研究假设“雌性偏爱认知表现良好的雄性”是如何得到验证的,请总结该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实验过程等)。
答案:【1自变量是雄性认知表现良好的程度;2.因变量是雌性的择偶偏好;3.将外在条件、遗传基因、能力等接近的雄性鹦鹉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训练,令其掌握一种本领(如顶球),然后看雌性鹦鹉在两只鹦鹉择偶偏好的差异。】
1、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意识
B.潜意识
C.前意识
D.行为
答案:【D】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
答案:【B】
3、在鹦鹉学会开盖本领的过程中,打开盖子就能吃到食物,食物是()。
A.正强化物
B.正强化
C.负强化物
D.负强化
答案:【A】
4、在鹦鹉学会开盖本领的过程中,打开盖子鹦鹉就能免受电击,电击起到了()的作用。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答案:【B】
5、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X】
6、程序化教学,机器学习就是应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
答案:【√】
1、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精神病人
B.正常健康人
C.儿童
D.动物行为
答案:【B】
2、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
A.以绩效为中心
B.以需要为中心
C.以人为中心
D.以目标为中心
答案:【C】
3、以下话题不属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的是()。
A.幸福
B.宽容
C.乐观
D.反社会人格
答案:【D】
4、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是()和()。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答案:【CD】
5、人本主义认为人有成长的主观能动性,不被环境所操控。
答案:【√】
6、马斯洛认为,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全部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答案:【X】
1、高级心理活动的入口或基础是()。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思维
答案:【A】
2、在香水柜台工作的售货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鼻子“失灵”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钝化
C.感觉变化
D.感觉适应
答案:【D】
3、明适应过程中,()。
A.感觉阈限上升,感受性下降
B.感觉阈限上升,感受性上升
C.感觉阈限下降,感受性上升
D.感觉阈限下降,感受性下降
答案:【A】
4、【填空题】人刚刚能够感受到某个刺激变化所需的最小量被称为()。
答案:【差别阈限】
5、感觉适应就是阈限上升,感受性下降。
答案:【X】
6、声强超过听觉的上感觉阈限(120分贝),带来的是痛觉。
答案:【√】
1、被称为“非药物麻醉剂”,具有令人感觉虚弱,削弱力量感受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粉色
D.白色
答案:【C】
2、患有“冬季抑郁”的患者适宜沐浴在()色灯光下。
A.红色
B.蓝绿色
C.琥珀色
D.白色
答案:【B】
3、让夜晚作业的工人晚上沐浴在()色的灯光下,白天带上()色眼镜,有助于他们调节生物钟。
A.红色
B.蓝绿色
C.琥珀色
D.白色
答案:【BC】
4、颜色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受,而且还带有情绪、 认知、文化的内涵。
答案:【√】
5、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和认知是一致的。
答案:【X】
1、()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A.视觉
B.感觉
C.思维
D.知觉
答案:【D】
2、()是将外界物理能量转化为人类大脑可以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A.感觉
B.知觉
C.情绪
D.思维
答案:【A】
3、在知觉的过程中,()凸显在前方,具有边缘和轮廓。
A.背景
B.图像
C.图形
D.对象
答案:【C】
4、感觉信息已变化,但知觉依然会对信息重组,发现事物不变的本质,这表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模糊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答案:【C】
5、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加工,这属于()。
A.自下而上的加工
B.自上而下的加工
C.错觉
D.感觉
答案:【B】
6、错觉和环节一样都是知觉的扭曲,是知觉的特殊形式。
答案:【X】
1、“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力的()。
A.稳定性
B.广度
C.强度
D.持久性
答案:【B】
2、注意力有目的、有对象地在不同任务中切换被称为()。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
D.注意选择
答案:【B】
3、飞行员在长时间驾驶飞机过程中都要全神贯注,这要求他具有较高的注意力()。
A.稳定性
B.强度
C.持久性
D.控制力
答案:【A】
4、用来研究注意力偏向和轨迹的常用仪器是()。
A.fMRI
B.ERP
C.EEG
D.眼动仪
答案:【D】
5、刺激物强度越大,越容易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注意的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X】
6、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如果任务熟悉到了自动化水平,就可以不受资源限制。
答案:【X】
1、眼动仪实验最后的产物是()。
A.透视图
B.剖面图
C.热点图
D.动态图
答案:【C】
2、眼动仪中能够实时记录眼睛和瞳孔运动图像的设备是()。
A.近红外光发射器
B.图像传感器
C.图像处理系统
D.数据处理系统
答案:【C】
3、眼动研究发现,让广告中的模特眼睛注视产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
答案:【√】
4、热点图上颜色越深的地方证明是被注视的焦点,说明人越感兴趣。
答案:【X】
1、记忆容量几乎没有限制,内容形象鲜明的记忆阶段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相关答案
热门答案